“主公,不可!”
沮授‘挟天子以令诸侯’的战略思想确实伟大,但郭嘉等人却不认可这个建议。
等到刘羽将目光望来之后,郭嘉解释道:
“主公虽然雄踞冀州,但四面环敌,北有北平公孙瓒,南有兖州曹操,西有太行山张燕,东有渤海袁绍。
“此时大军陈兵渤海边境,心腹之患渤海袁绍没有解决,若是此时分兵前往长安迎奉天子,万一袁绍借机出手,联手公孙瓒、曹操对我等出兵,冀州该当如何?
“况且从冀州前往长安,需要经过河内,入虎牢关,过洛阳之后,还需要渡过崤函之险。若是张燕率领黑山军在太行山伏击,白波军等贼寇,或其他西凉军势力暗中设伏。
“分兵之下,必将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,僵持许久,不说粮草辎重消耗,将士或将陷入苦战,就算最后迎奉天子归来,耗时许久,冀州恐有变故,此乃舍本逐末!”
郭嘉的分析得到不少人的认可,他们此时对袁绍等联盟作战,本就四面开战,若是继续分兵前往长安迎奉天子,顾此失彼,大本营冀州危机四伏,甚至有颠覆的风险!
届时就算迎奉天子,连大本营都失去了,无根之萍,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底蕴。
原历史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,都是解决了后顾之忧,这才继续扩张。比如官渡之战,袁绍解决幽州公孙瓒,统一河北。曹操解决徐州吕布、宛城张绣等战,都是对后方的一种稳固!
此时刘羽虽然雄踞冀州,势力庞大,但并非没有外敌,甚至肘腋之患渤海袁绍,首当其冲,还没有完全解决。分兵实乃不智!
沮授却说道:“我等虽然四面环敌,但同样也是四面拱卫。
“此时虽然大军陈兵渤海边境,但只是张颌、高览、徐晃诸位将军出击,赵云将军率军陈兵太行山拱卫,陈到将军防备幽州公孙瓒。我等镇守赵国,拱卫黄河防线。
“此时只需要让赵将军率兵西出虎牢关,太史慈将军接防,以赵将军手下白袍军之精锐,无需多久,即可直达长安。趁乱迎奉天子。
“这短短时间,冀州怎会出现变故?况且迎奉天子,占据大义,袁绍等贼子若是胆敢趁机出手,我等也能以讨伐乱臣贼子等名义,师出有名!”
郭嘉反驳,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:“迎奉天子来冀州后,届时天子若是意见相左,我等又该如何自处?”
沮授又解释,言语中堪称大逆不道:“天子年幼,凡事自然以主公为主。届时挟天子以令诸侯,尽早平定天下乱象,等到天子长大后,主公大势已成......”
后面的话沮授没有再说了,但言外之意已经十分明显,怎么做就要看刘羽的选择了。
郭嘉再次反驳......
沮授再次分析解释......
各自发表看法,但都很难说服对方。众说纷呈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据理力争。
最后众人将目光望向刘羽,他们知道自己最多只是提供一个战略意见,真正决策做主的人选是他们的主公,赵王刘羽!
刘羽此时陷入了沉思,心中也在思虑利弊!
其实刘羽的谋士阵营之中,已经隐隐出现两个派系——一个是以沮授、田丰为首的河北派,皆是幽冀出身。一个是郭嘉、荀彧和荀攸等人为首的颍川派,皆是出自豫州。
党派根据出身地域结成圈子,属于乡党。但刘羽暂时并没有干涉,或者说这些谋士也知道分寸,没有因为利益扯后腿,那是结党营私了。最多意见相左。
这其实也是如今大汉上下的风气,不管是朝堂之上,还是诸侯军阀阵营中,都是以此为主的,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。
若是继续任由发展下去,就是未来两晋,世家门阀,盘根错节,就会凌驾于皇权之上。
但刘羽此时还在争霸天下的阶段,在没有真正占据主动权之前,不可能强势打压这种风气。未来曹操也是三分天下之后,势力最大,有足够底蕴,这才开始打压世家。
这一步,其实是每一位诸侯形成格局之后的必经之路。就像每一位汉帝上位之后,都会打压汉室宗亲诸侯王,避免七国之乱再次出现。
汉朝的乡党情怀是普遍现象,而刘羽如今还不能太过干涉,只能凭借自身的威望,互相维持,形成一种制衡。保持一个相对的、稳定、健康的平衡状态。
这种情况下,各自党羽派系的想法和政见,自然是有所不同的。不过关键是,刘羽有足够威望,可以压下不同的意见。
就像现在,沮授和郭嘉争辩之后,还需要望向刘羽,他的决策才是最终决定,才是他们接下来奋斗的方向!
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,人才也不例外。但只有强而有力的主上,才能统御有智谋的属下。
刘羽很显然就是这样的明主!
对比沮授和郭嘉的争论,刘羽是更认可郭嘉的。或者也可以说,郭嘉更了解刘羽的想法,这才提出相反的意见。
沮授的‘挟天子以令诸侯’战略思想确实伟大,但问题是,迎奉天子之后,意见相左,到底该听谁的?
汉帝刘协可不是吃素的,原历史中想要利用刘备在外起势遏制曹操,将辈分拔升到皇叔,后策动董承设计衣带诏,属于一位很有权谋、很有想法的帝王,可惜外贼虎视眈眈,难以力挽狂澜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请大家收藏:(www.35xss.com)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闪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