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侧防线驻地。
随着平原相刘备率军离去之后,徐晃第一时间收到消息,但他并没有冒然进攻,直接率军攻城掠寨,而是稳扎稳打的安排好兵力部署和后勤安排后,才准备率军出击。
徐晃自然知道兵贵神速,但平原国九县可是城池,虽然不如都邑城坚墙高,但有着城墙护卫,只需要守城将士上下一心,固守不降。
哪怕攻下城池,结果也只是惨胜!
这也是为什么,孙子兵法奉行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是下下策,不得已为之!
徐晃做好充足准备,既是为己方士卒负责,减少士卒的伤亡也是为将者的责任。
同时也是给予敌军压力,敌强我弱,迫使敌军军心动荡,可以尽快攻下城池,甚至逼降,减少损失。
徐州之战,曹操多次使用的围三缺一,就是这种心理战术的体现之一。当然前提是曹军如狼似虎,连战连胜,给予陶谦方将士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,这才有奇效!
徐晃准备的同时,斥候已经连续的派遣出去,五人一队对平原国、以及驻地四面八方进行战略侦查,有着充足的准备,这才是增大胜算的根本!
不过还未等徐晃出击,锦衣卫带来的消息,让徐晃有些惊讶!
他们可以兵不血刃接管平原国!
徐晃有勇有谋,自然不会轻易相信。哪怕就是锦衣卫,也有被敌军收买的可能,人心隔肚皮,容不得他怀疑。
万一敌军收买了锦衣卫,最后他冒冒失失率军接管城池,被敌军来一个诱敌深入,瓮中捉鳖怎么办?
这种小心,没有让锦衣卫密探心生怨念,反而赞叹徐将军深思熟虑。
经过徐晃的侦查以及情报确认之后,他终于确定了这个事实,锦衣卫确实已经提前将平原国降服了!
这得益于他们主公赵王刘羽的未雨绸缪和深谋远虑。
虽然与渤海袁绍相持,看似对平原国这个夹角之地相安无事,但暗中的间谍渗透,宣传战略等一直在进行着。
而隐藏在水面下的锦衣卫密探,更是当居首功。他们引导百姓,收买城中豪族和将士。再加上平原国相刘备的离去,群龙无首,以至于让他们找到机会。
当然情报毕竟只是纸面数据,徐晃还需要由自己亲自确认!
徐晃立刻改变军事部署。
他的驻地在清河国和渤海郡交界处,拱卫南侧战线,总兵力两万左右,毗邻的平原国最接近他驻地的县城是平原鬲国,他准备尝试接管鬲国,以确认虚实。
徐晃留守五千兵力驻守驻地,避免敌军趁虚而入,同时万一敌军真的冒险奇袭驻地,这个兵力也足以支持到他回援。
徐晃率领一万五千多兵马出发,其中五千多是骑兵部队,一万多步卒。斥候以每五人一队派遣出去,在大军前后左右方实施侦查,避免敌军设伏等意外。
先锋军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鬲国,哪怕城门洞开,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依旧没有冒然进入,直到后头部队陆续到达,他们才在徐晃的统帅下从四方稳步进入鬲国。
此时,哪怕敌人真的是诱敌深入、瓮中捉鳖,他们也能力挽狂澜,反客为主,让敌人翻不起浪花。
正因为没有瓮中捉鳖的可能,徐晃这才略微放心。知道这一次锦衣卫立下大功,也知道这一次的夺城之战,他们有惊无险,可谓是顺利!
鬲国的城防措施还不错,护墙高达六七米,得益于黄河水系的水网密布,还有护城河环绕拱卫。里面虽然没有瓮城,但箭塔等进攻防御措施具备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
守城将士总计九百七十七名,隶属于官府的城防卫队不过只有一百零七人,其余全部是鬲国本地豪族的私兵和百姓们自行组建的民兵。
随着刘备三兄弟率军离去之后,若是鬲国遭受到徐晃率军强攻,他们根本没有驰援友军,城内的粮草最多支撑他们七天到半个月,就难以支撑了。
但哪怕如此,若是攻城战的话,就算看似军力部署稀少孱弱、没有援军的鬲国,也足以拖住徐晃大部队数日,甚至数十日的时间。
谁也不知道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,鬲国的将士会众志成城,背水一战。还是直接立刻献城投降了。
所以强攻的话,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,徐晃手下两万多兵力,不说伤亡惨重,至少也是逐渐的减少有生力量,对渤海袁绍南侧战线的威胁又减弱,甚至会给敌军坐收渔翁之利。
但如果是围攻的话,围而不战,或围三缺一,利用心理战逼降或致使敌军心理崩溃,这又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。袁绍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。
种种痕迹都在表明,此战锦衣卫密探当居首功,徐晃率军接管鬲国,最多只是边角料而已!
不过徐晃也没有邀功抢功的想法,他的性格如此,就算原历史屡立战功,也很少邀功,并且为人极其节俭。在病死之前还特意嘱咐埋葬时要“敛以时服”薄葬。
徐晃接管鬲国后上表军部,为锦衣卫请功,自己则完全没有提起,部下士卒也没有这个抢功的脸皮。
做完这些后,徐晃没有立刻急行军,长途奔袭前往下一座县城接管,而是对鬲国进行一次暗地里的清扫,力度不能太大不能太明面,以免人心动荡,逼反初降的鬲国上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请大家收藏:(www.35xss.com)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闪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