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朝堂上的唇枪舌战!
京师洛阳。
朝堂之上正在进行唇枪舌战!
满朝公卿弹劾赵王刘羽,狼子野心、为了一己之私,竟然率兵南下攻伐青州,以至于生灵涂炭,青州百姓流离失所,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!
朝堂官宦们,其实有着各自的势力,有些以出身而论,有些以出生地而论,有些以姻亲人脉关系而论,有些是举孝廉为官年份等圈子而论。
不过总的来说,满朝公卿、天下士族,皆以两家为代表——汝南袁氏、弘农杨氏。
这两家皆是四世三公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,并且两家互为姻亲,盘根错节、同气连枝,势力十分庞大。譬如太尉杨彪妻子袁氏,乃是司徒袁安曾孙女。
这也是为什么,汉末前期,几乎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俩的纷争角逐。
两兄弟拉帮结派,远交近攻,互相攻伐,凭借四世三公的人脉背景,盘根错节的士族关系,他们一跃成为汉末最强大的军阀之二。
哪怕太傅袁隗被董卓满门抄斩。哪怕河北方面赵王刘羽强势崛起,压得袁绍瑟瑟发抖。哪怕南阳袁术被曹操大败追杀六百余里。
但来自汝南袁氏的人脉背景,依旧不可小觑!
哪怕袁绍在渤海一败涂地,逃亡青州,但他依旧可以凭借人脉背景,在朝堂上兴风作浪、煽风点火。对其他势力形成一种政治上的打压!
此次这些满朝公卿,不谋而合,共同声讨赵王刘羽,显然又是袁绍的手笔!
汉帝经过董卓西迁长安,而后颠沛流离后,再次东归洛阳,朝堂上的势力,也多了好几派——除了原本的公卿士族势力,还有西凉军阀杨奉、国丈董承、太傅刘虞等。
这些后来居上的势力,大部分都是随着汉帝颠沛流离、而后迎奉天子东归洛阳的功臣,他们可不是一个团体,各有算计,心怀鬼胎。
譬如国丈董承,政治上不如老牌的公卿士族势力,军事上不如杨奉等西凉军集团、不如太傅刘虞暗中有赵王支持。因此董承只能另辟蹊径。
董承先是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汉帝的宠妃董贵人,简在帝心,获得政治上的筹码。暗中密诏兖州牧曹操入京联盟,在军事上抗衡这些军阀势力。
其他军阀派系,也有着各自的小算盘。哪怕就是太傅刘虞这位仁政君子,也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自己的方式,匡扶汉室。
因此这些派系势力,各自为战,甚至有时候,还会互相扯后腿、下绊子,为己方势力获得筹码和利益。
但在此时,竟一致对外,不约而同的声讨赵王刘羽!
赵王如今的势力太过庞大,庞大到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,甚至隐隐连汉帝的名义,都有些招架不住,掌控不住了。
他们可以感受到赵王的狼子野心!
对满朝公卿所代表的士族而言,其实皇帝谁做都没关系,只要还是刘氏江山,那么他们苛捐杂税、巧取豪夺的名份还在!
他们这些公卿背后的士族,依旧可以延续下去,数十年、上百年,甚至上千年的延续下去!
流水的皇帝,铁打的世家!
不管刘氏诸王谁做皇帝,都需要他们来治理天下。赵王刘羽部下的谋臣将领之中,其实也有他们家族的远亲近邻。所以也不害怕,他们这些老牌势力被新兴势力替代了!
这个天下,是属于他们士族的!
然而让这些公卿所代表的士族们,有些恐惧的是,赵王刘羽一直在革他们这些士族的命,在挖他们这些士族的根基啊!
譬如冀州赋税改革!
大汉的赋税制度是编户齐民制度,国家将农民编入户籍,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发徭役、兵役。这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。而农民主要负担有土地税、人头税、徭役和兵役。
汉随秦制,大汉吸取秦朝的教训,一直是轻徭薄赋,土地税甚至达到了三十抽一的地步,几乎等于不要钱。
然而大汉轻土地税、重人口税,算赋和口赋,即对成年人和未成人年征收的人头税,以至于让百姓们根本不敢生育。哪怕在“文景之治”,农民们负担依旧十分沉重。
这就加剧土地兼并了。
因为奴隶不用服徭役和兵役,少地和无地的农民百姓,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负担,托庇豪门,自愿从自耕农变成奴隶。
这加强了世家豪强的势力。而国家因为大量纳税人,即编户齐民从户籍中消失,收不上税,加剧了国家财政危机。
久而久之,世家豪强成为割据地方的军阀势力。庞大的世家,甚至可以跟皇权抗衡!
这就是汉末的真实写照!
而冀州的赋税制度,却不是编户齐民。赵王大逆不道私自改革赋税,使用的是两税法!
两税法指的是户税和地税,即一年分夏、秋两季征收赋税,每户按照资产缴纳户税,按照田亩缴纳地税。
赵王直接废弃了人头税,直接向地税转变,同时简化了征税项目,并且因为是按照“资产和田亩”征收,少地和无地的农民负担自然减轻了,而大地主自然是大出血了。
世家豪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,自然不愿意引颈就戮、束手待毙。
可赵王是靠着兵变夺下冀州,当时董卓被十九路诸侯逼得西迁长安,自然乐见其成,直接任命赵王刘羽为冀州牧,坐实了这件事情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请大家收藏:(www.35xss.com)三国:刚要称霸,易小川让我收手闪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