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-20机群能够及时赶到没什么好奇怪的。
按照空军的作战安排,一个J-20中队在九点半之前就已赶到,其中四架伴随KJ-2000活动,另外八架参加舰队防空作战。
杨禹方下达命令之前,八架J-20已经前出到预警机东面,只是没有启动雷达,而是在等待F-2机群逼近。因此在杨禹方下达命令之后,其中四架J-20仅用一分钟就转移到预警机附近,把掩护预警机的战斗机增加到了八架。
率领这四架J-20的,正是空军上校晏鹰搏。
按理说,像晏鹰搏这样的“战争功臣”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都应高就,很多比他晚参战的飞行员都离开了一线部队,一些去了总参谋部、一些去了空军司令部、最差的也到航校当了教官,可是不知道他哪根筋出了问题,战争结束就主动申请加入J-20的试飞团队,参与研制定型后的军方试飞工作。
做出这个决定,让晏鹰搏背上了很大的包袱。
准确的说,是来自家庭的压力。
原因很简单,试飞员驾驶的都是没有完全定型的飞机,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,工作的危险性非常大。
当然,试飞员的待遇也非常高。
在试飞部队,上校的待遇比得上空军少将。
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飞行员来说,试飞工作确实很危险,可是在晏鹰搏眼里,这根本算不了什么。
在朝鲜战场上,他两次被联军战斗机击落,两次活了下来。
大风浪见惯了,试飞那点小波涛在他眼里算不了什么。
更重要的是,晏鹰搏确实需要更高的待遇,或者说需要赚更多的钱,因为他的儿子就要上小学了,而且他的母亲还瘫痪在床,重点小学的赞助费需要十多万、母亲一个月的医疗费需要一万多。这些都得靠他,所以他需要待遇更高的岗位。
此外,参与J-20试飞,也是晏鹰搏的梦想,因为他早就想驾驶这种第四代战斗机了。
他的申请很快就得到批准,一是黄峙博与廖文纲给了他特别照顾,二是J-20的试飞工作确实需要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。晏鹰搏是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,中国空军的头号空战王牌,仅比美军的头号空战王牌少两个战果。加上两次被击落的经验,可以说他最清楚第三代战斗机与第四代战斗机的差距,也最清楚中国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需要特别重视哪些性能。
接下来的一年半里,晏鹰搏全程参与了军方的验收试飞工作,为J-20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十多项改进意见。虽然他的建议没有被完全采纳,但是得到了重视,而且一些不涉及到战斗机总体结构的细节问题已经得到改进。比如,为J-20配备全套电磁战武器系统,使其具备更强的电磁战能力。
在此期间,晏鹰搏由中校晋升为上校,还因为在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荣立一等功。
J-20量产后,晏鹰搏没有回到空七师,那里也没有他的位置了。
按照空军的安排,他这种参与了军方验收试飞工作的种子飞行员全部以教官身份,编入第一支J-20中队。
这个中队的任务很简单:为其他航空部队培训J-20的飞行员。
造战斗机容易,培训飞行员却不容易。
更重要的是,J-20的初期型号只有单座型,没有双座型。虽然晏鹰搏在参加试飞工作的第一天就提出,应该重点研制双座型,因为不管J-20是制空战斗机、还是准备发展成多用途战斗机,双座型的适应性都比单座型好得多,但是把J-20改成双座型,需要对机体结构做出调整,也就需要足够的时间。
用单座型培训飞行员,只能提高门槛。
第一批参加训练的飞行员都是各支部队的老鸟,半数以上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,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。
这意味着,他们的军龄都在十年以上。
此外,培训方式也很独特,即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,教官将在培训期间把掌握的所有技能传授给学员。等到J-20大规模列装之后,将由回到基层部队的J-20飞行员把技能传授给其他飞行员。
用精英培训精英,J-20部队才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。
只是,教官就十来名,一个培训周期长达十二个月,期间还有三个月的调整期,因此在两年半内,只培训了两批、二十四名飞行员。战争爆发时,第三期培训工作刚刚开始,能够驾驶J-20上天的飞行员总共也就四十八人,其中十二人还只能驾驶战斗机,无法参与作战行动。
结果就是,像晏鹰搏这样的教官也得上战场。
显然,晏鹰搏并不畏惧战斗。
可以说,在空军的所有飞行员中,最不畏惧战斗的就是J-20的十二名教官。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,都在战斗中击落过敌机,都用J-10A、J-11B等第三代战斗机挑战过F-22A。让他们驾驶J-20升空迎战,不但不会畏惧日本的F-22A,反而更有信心,因为至少在同一条技术起跑线上。
按照空军的安排,三个J-20中队轮番升空执行作战巡逻任务。
晏鹰搏的运气不大好,二十九日凌晨的时候,他刚刚完成巡逻任务,在返航途中收到了另外一个中队击落了四架F-22A的消息,而且领队长机单独占有了两个战果,取得了开战后的首胜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燃烧的海洋请大家收藏:(www.35xss.com)燃烧的海洋闪舞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